作者:爱波瑞集团咨询顾问 张旭
全文共2857字,预计阅读时间:8分钟
导读
管理者的终极思考——当你的团队还在疲于应付"异常"时,或许是时候重新定义你们的"正常"......
笔者这些年走过很多企业,一提到异常许多管理人员就会抱怨:我们的生产都是问题,天天都在忙着救火,这就是我们的正常状态。仿佛在很多企业管理人员的眼里,现场的问题都是“异常”。但是从精益的角度去看,这些问题不一定都是异常,因为异常永远是和正常相对应的,现场的问题很多是因为没有标准和流程导致的,即连正常都没有定义,又何来“异常”呢?
所以管好异常的第一步是要把异常定义出来。那么生产现场的异常如何定义,最重要的是我们要对每日的生产计划要有所把控,即今天应该生产什么?生产多少数量?安排几个班?几点能够完成?在此基础上,要把所有对当日生产计划造成影响的问题都当做异常。同样的思路推广到订单运行的全流程,就可以定义出订单运行全价值链上的异常。
01
为什么要管理异常?
我们常说管理的内容只有四个维度:正常管理、异常管理、改善提升及人才育成。异常管理作为四个维度之一,在我们的管理体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作用可以分为三点:
1. 维持正常的管理状态,一套好的异常管理机制/系统一定是能快速发现异常,暴露异常并快速恢复正常状态的。例如LDC精益数字云的异常管理系统,能够通过异常的快速提报与响应,高效解决异常问题,快速恢复生产,减少有异常问题带来的产能损失;
2. 异常问题是发现改善机会,从精益的视角出发,现场所有的异常问题都是“金矿”,如果我们深入发掘与分析,就能从中看到非常多的改善机会,所以异常问题一直是持续改善体系中改善课题及改善提案的重要来源。每次到企业去调研,我都会非常关注企业是否有异常问题的记录。一般来看,如果一家企业没有异常记录,那么这家企业的持续改善也基本处于没有开展或者开展效果不佳的状态;
3. 异常问题的改善是人才育成的重要手段,异常管理有两件事情是一定要做的,一是异常发生后的快速恢复,二是异常问题的根因分析及长效对策,这两项任务可以非常有效的锻炼团队成员的问题处置能力以及问题分析能力,帮助团队成员快速成长。
02
六步做好异常管理
1. 异常问题的分类及处置流程的确定
现场的异常问题的呈现方式各种各样,我们不可能针对某一个问题制定处置流程,但是其类别是基本固定的,异常处置的流程要根据异常问题的类别来确定,比如现场常见的异常分类,可以分为:人员异常/设备异常/工具异常/质量异常/物料异常等。分好类别后要针对每类异常制定不同的处置流程,其基本原则是:员工发现异常后停止工作、报告异常并等待异常处置完成,再有管理人员按照异常处置流程进行异常问题的处理。在这里要注意,异常处置流程中要规范异常问题的升级处理机制,因为不同的管理人员能够调动的资源是有限的,一旦发现有的管理人员无法处理此异常,一定要快速升级,由更高层级的管理人员调动资源进行处理。
2. 异常问题的临时处置
有了处置流程后,那么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发现了异常问题,就要按照异常处置流程进行处理。这里一定要注意,在处置异常问题时,最重要的是要快速恢复生产状态,先不要刨根问题也不要追究责任,让生产快速的恢复正常是第一要务,以最快的恢复速度减少产能损失,问题的深入分析放到生产恢复后再进行。
3. 异常问题的记录
所有发生的异常问题,都要记录下来,一般来说异常问题发生最多的地方是在生产现场,所以异常的记录工作都是由现场管理人员来完成的,记录时要记录清楚这个问题的类型、发生的地方、谁发现的异常、问题的明细、影响生产的时长、临时处置的对策是什么、临时对策的责任人是谁等等。只有记录清楚了这些信息,才能为后续的根因分析提供有力的保障。
4. 异常问题的根因分析
有了异常问题记录的前提下,我们就可以定期的对异常问题进行根因的分析,这里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首先,异常问题的要抓重点。管理资源是有限的,要抓住异常中的重点问题去突破才能用最少的资源给企业的运营带来最大的价值,如何抓住重点?一般来说可以从问题发生的频次或者异常对生产影响时长的角度去切入。
其次,分析问题要聚焦。每次进行异常问题分析时都要聚焦到具体问题上,不要眉毛胡子一把抓,比如:最近物料缺料的异常较多,我们是直接分析缺料问题吗?显然这个课题太大了没法一次分析清楚,这时就需要进一步对问题进行拆解,比如什么样的物料最容易缺料或者哪家供应商的材料总是短缺,即使用IE七大手法中的层别法对问题进行层别,直到我们可以进行分析的程度,比如我们可以分析XX供应商XX零件的缺料问题,不要求问题分析的大,但是务必每次分析都能给我们带来改变。
最后,异常问题的分析要定期开展,一般建议每周都要进行一次异常问题分析,最长也不能超过2周一次,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升我们现场的管理水平。
5. 建立课题管理机制
异常问题分析之后,就要形成改善课题,所有的改善课题都要有对应的负责人进行推进,同时对于课题的达成效果要有验证,只有验证有效的课题才可以结案。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有改善课题的跟踪机制,我们目前在推行哪些课题,有哪些已经取得了效果并且标准化了,有哪些还在推行,有哪些已经证明分析无效需要再重新分析,哪些遇到困难需要资源支持......这些都要有管理,以保证不会出现分析完成后无法达成改善效果的情况,一般这项工作需要由企业内部的改善管理人员来完成。
6. 异常管理的数字固化
当我们的异常管理形成了一套完善且行之有效的体系后,一定要用信息化的系统固化我们的管理逻辑,以提升管理效率,这很关键。这些年很多公司就是因为异常管理占用管理资源较多,没有坚持走下去,所以在我们有了完整的体系后一定要用数字化的形式将它固化下来。
LDC精益数字云异常管理系统
03
结束语
异常管理作为管理的四大维度之一,其重要程度不言而喻,但是通过这些年的咨询经验看,很多企业对其重视程度是不够的,这会让我们错失很多的提升机会。笔者特此整理归纳了异常管理的几大步骤,希望帮助更多的企业树立正确的异常管理意识,搭建合理的异常管理体系,促进企业的持续优化与提升。
扫码关注